我国有机产品认证不过6400张
临近岁末,百姓的餐桌又被央视爆出安全隐忧。12月1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以假充真“有机菜”》报道,曝光了山东济南一些大超市高价售卖的有机蔬菜并非有机,农药、化肥仍在源头使用。对此,记者从市场销售、有机企业、农业专家、认证机构和政府监管等角度采访,试图深度图解“纯天然、无污染、营养价值高”之有机食蔬多方真相。
有机食品监管漏洞多
有机食品是指天然生产,不用化学激素、不受污染,有完整生产和销售记录并经过专业机构认证的食品。它避免了农药残留、人工添加剂、抗生素等安全隐患,是质量等级最高的食品。
由于有机食品认证标准很高,其实际产量并不多。截至今年9月,我国发出的有机产品认证不过6400张,获得认证的有机产品种植面积66万公顷,野生采集面积89万公顷。
庞大的市场需求与小规模供给之间的矛盾,催生有机食品行业的灰色利益链。农产品生产企业伪造、冒用、超期、超范围使用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标志和违规认证等现象层出不穷。
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是目前国内最主要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之一。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机产品认证有一套严格的流程。不过,这套看似严格的流程背后,其实仍留下了许多“操作空间”。一些企业绕过认证,干脆自己伪造认证证书和标志,生产假冒“有机产品”;有的企业取得认证后,超期或超范围使用认证。而认证机构既是生产企业能否通过认证的监管者,又是向其收取认证费用的利益共同体。这种尴尬关系的背后,是“花钱买证”现象的层出不穷。
专家: 有机食品监管应两手抓
据了解,目前,我国对有机产品的监管,主要有地方认证监督部门日常监管和国家认监委专项监管两种方式。
中国保健协会事务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孙树侠表示,监管失控的根源,在于产品追溯系统尚未建立,导致产品鱼龙混杂,“有的企业就一小块地是有机认证,其他地产的产品也敢当有机产品销售”。
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认为,对有机食品的监督,应该既包括对生产企业的监督,也应该包括对认证体系的监督,两个监督都要到位。“滥发证、发关系证、卖证等现象危害尤其大。将直接导致整个行业信誉的破产,对整个行业造成致命打击。”
国家认监委本月初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有机产品等食品农产品认证活动的紧急通知》,要求重点检查认证机构标志发放及认证检查等活动是否符合规范。对不符合要求的,立即暂停、撤销该认证机构认可资质。同时要求对认证人员注册制度进行风险评估,进一步严格人员注册技能和职业道德要求,提高准入门槛。